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坐在運輸安全指揮中心辦公室內,影響鐵路安全的道岔路口、違章作業(yè)、雨情風速等數據全天候實時呈現,武漢鐵路局信陽工務段研發(fā)的智能決策、快速反應生產指揮和預警體系,成功提升了鐵路安全系數,避免了多起安全事故。
據武漢鐵路局信陽工務段負責人10日介紹,該工務段管內設備地跨湖北北部與河南南部6市32縣(區(qū)),京廣高鐵、京廣、孟寶和寧西四大干線南北交匯、東西貫通。點多線長、路網繁雜,既有集高新設備為一體的高鐵線路,又有基礎薄弱的百年老線,單靠人控的力量遠遠達不到安全管理的要求。
今年年初,該段本著“科學調度、實時監(jiān)控、精準檢測、快速反應、指揮有序”的原則和要求,以“信息中心、分析中心、輔助決策中心、控制中心、應急指揮中心”五大功能為定位,自主籌建了運輸安全指揮中心。該指揮中心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路為依托,運用無線通信系統(tǒng)、監(jiān)控檢測分析系統(tǒng)、綜合研判、衛(wèi)星定位(GPS)、警報鳴放等高科技手段和軟件技術對高鐵安全、現場作業(yè)、重點設備等進行全天候、全過程遠程視屏監(jiān)控和數據傳輸,在充分釋放科技保安全、科技助生產能量的同時,形成了功能齊全、高效管控、智能決策、快速反應的生產指揮和預警體系。
依托中心,該段管理人員、中心工作人員能夠隨時監(jiān)控、抽調、切換、回放包括線橋、隧道、道口等重要設備和探傷儀、軌道車運行情況以及現場人員的作業(yè)過程,與關鍵崗位人員展開視頻對話;并通過遠程視頻系統(tǒng)有針對性地加強安全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和制止違章作業(yè),即強化了對安全風險點的監(jiān)控與管理,又彌補了過去各種生產指令和信息只能靠人工收集、處理、傳遞,錯誤率高、效率低下的短板,提高了生產管理效率、安全系數和快速應變能力。
今年8月24日5時49分23秒,因大雨該中心雨量計基站20#一級報警,調度中心終端顯示小時雨量為78mm,數據連接到各車間主要領導后,正在進行雨中巡查的各巡視小組立即按照指揮中心防洪預警命令,對重點線路、薄弱區(qū)段展開了密集巡視。7時整,該段巡查人員周家強等三人巡查到小運轉線時發(fā)現道床一側5孔沖空;7時30分,該段干部張宗啟及職工一行四人,巡查至寧西線K611+400-K611+430處,發(fā)現22孔道床沖空。這兩個信息立即通過視頻對講反饋到指揮中心,坐鎮(zhèn)指揮中心的段主要領導迅速組織有關科室和車間展開了搶險。從發(fā)現、報告到搶險人員到達現場,整個過程不足20分鐘。
8月28日17時18分,中心基站京廣高鐵防災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2、3、4號風速監(jiān)測點同時發(fā)出8級風速報警,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的限速里程顯示為160km/h,中心工作人員立即與路局列車調度員聯系,并通知駐馬店西客運專線線路車間派人到報警區(qū)段核實后,及時向路局列調反饋了現場情況,使后續(xù)運行的G826次、G544次列車速度限定在安全運行范圍內,確保了高鐵運行安全。
該段還合理利用動檢車、車載式檢查儀、便攜式添乘儀、人工添乘等檢測方式,堅持每月對現場設備進行周期性檢查,并通過指揮中心檢測分析系統(tǒng),全方位搜集和對比線路質量各項數據,形成月度動態(tài)檢測分析報告,結合月度靜態(tài)檢查,確定線路病害重點整治項目和地段,不僅為線路設備優(yōu)質穩(wěn)定提供了科學、準確的判斷,實現了設備質量常態(tài)優(yōu)良,也使該段京廣高鐵動檢車優(yōu)良率始終保持100%,京廣線、孟寶線、寧西線軌檢車優(yōu)良率保持在99%以上。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