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把信息化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專家認為,其原因主要由于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在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交通堵塞、食品安全、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等現代城市通病也日益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困擾。
據賽迪世紀智慧城市研究數據庫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國在建的智慧城市數量已達69個。2012年,各地智慧城市建設投資規模達到1377億元,投資增長率為15.2%,比2011年上升了4.8個百分點。
據專家介紹,智慧城市,是指融合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與通訊技術,具備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傳輸、高度集中計算、智能事物能力和服務提供能力,實現城市內及時、互動、整合的信息感知、傳遞和處理,以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先進城市發展理念。
據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介紹,建設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務是建設數字城市,須建立在龐大的電子信息儲備基礎之上。基于這些數據,居民可以享受更便捷的交通和生活服務,企業可以獲得更好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此外,可以對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強大的滲透和帶動效應,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
然而,在這一片智慧城市的發展“熱潮”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問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認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往往片面重視建設投資和社會管理,忽視了應用服務和公共服務,缺乏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和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和運營維護模式也難以為繼。
對此,有關專家建議,要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注重城市發展特色和應用特色;注重以智慧城市應用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創新智慧城市商業模式;制定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的運作機制和標準規范。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