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近年來,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全國各地城市信息化建設的主流概念。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一線城市、50%以上二線城市均已明確提出智慧城市的目標及相關規劃方案。國務院參事牛文元日前透露,截至2011年底,有154個城市規劃投入的建設資金超過1.5萬億元,而在他看來,“真正能夠體現智慧城市內涵的,一個也沒有看到”。
據筆者采訪了解,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確存在規劃混亂、投資盲目、重復建設以及標準缺失等諸多問題。而從投資層面而言,一些企業承擔的智慧城市項目也出現了短暫的資金回款不足、項目擱置現象。同時,對于債務高企的地方財政,能否支撐新一輪智慧城市大體量投資的質疑也隨之而來。
不過,多位專家及企業相關負責人認為,盡管不能忽視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諸多難題。但總體而言,智慧城市依然是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構建的重要著力點,具備難以估量的市場發展潛力,后續仍將需要大量的投資跟進。而業內人士建議,各地需要基于地方資源特點搭建智慧城市平臺,同時,國家級層面需要出臺統一標準和規劃,實現公共系統之間的跨部門運作,這將是提升智慧城市內涵的關鍵。
“智慧造城”顯現虛火過旺
從2010年開始,打造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各地新一輪城市化建設的重點工程。從總體部署到各地規劃方案陸續出爐,智慧城市被視為升級城市公共系統、改善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發展方向,而由此帶出的萬億市場規模也著實令各方期待。全國各地城市紛紛出臺智慧城市規劃方案,斥巨資力推智慧城市建設,有城市甚至提出在三年內建成智慧城市的目標。
據了解,多部委近兩年陸續公布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鼓勵部分地方實踐智慧城市,成為智慧城市熱潮的重要驅動力。今年1月,住建部啟動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之后,8月又公布第二批103個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這意味著中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增至193個。今年10月初,科技部辦公廳、國家標準委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確定國家“智慧城市”技術和20個全國標準試點城市。除此之外,工信部也確定了揚州、常州等城市作為智慧城市試點。
不過,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中,不少市縣級城市出現了盲目投資、重復建設、亂貼智慧標簽、投入產出率低下等諸多問題。由地方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至今仍有半數停留在“規劃階段”,部分則被包裝為地方發展的新政績工程。在業內專家看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對智慧城市概念的認識模糊,加上地方自身要素資源缺乏對智慧城市搭建的支撐能力,導致智慧城市建設出現“有口號無內容,有規劃無內涵”的困境。
“有些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仍然是粗放式的,一些帶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也被劃入智慧城市的規劃下,存在浪費和盲目是客觀情況。而一些中小城市,在信息工程資源條件并不充分的情況下,沒有建智慧城市的條件,也在大規模投資,這也是問題所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樊會文指出,智慧城市實際上是需要各個部門信息系統的互通互聯,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數字城市和智能城市概念,這是很多城市沒有認識到的問題。“所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僅僅只是部門內的系統集成,而智慧城市一定是跨行業跨部門的數據共享,不是簡單搭建一個網絡就能實現的。”
曾參與多個上市公司智慧城市項目調研的廣恒證券高級分析師王聰認為,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建設呈現條塊化,多個部門同時在建,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復建設;二是由于目前包括交通、安防、醫療等各個系統尚未實現聯網,這也讓智慧城市實現政府聯合辦公、統一服務存在困境。“對于承接智慧城市項目的公司而言,如果不同的職能部門沒有實現統一,對于他們承接更大體量的訂單存在一定制約。”
一位長期從事智慧城市項目的專家向筆者表示,現在各地開展的智慧城市項目大多仍停留在概念打造階段,許多項目缺乏合理統籌,因而難以進入實質落地階段。“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仍需要解決包括電網、燃氣、自來水等在內,諸多城市公共系統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如果企業只專注于各自領域的技術開發,而無法做到統一平臺中進行信息互換,智慧城市最終會陷入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循環中。”此外,對于智慧城市的新技術方面,在普通市民中尚缺乏足夠的認可度,民眾參與程度不高,這也讓智慧城市建設陷入相對尷尬的境地。
催生新興產業形態
有機構預測,在“十二五”期間,國內智慧城市的建設規模將達2萬億,而與之配套的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家居等一系列模塊的搭建,也將迅速帶動相關產業鏈條及企業的飛速成長。據估計,未來智慧城市建設將催生跨領域、融合性的新興產業形態,還可以引發相關產業鏈的垂直整合,使企業之間的合作不斷深化與加強,并帶來萬億產業規模,進而成為國內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由于目前各地對于智慧城市概念的認識仍不同,各類涉及信息化系統平臺搭建以及智能聯網等內容的行業均被納入智慧城市建設范疇,包括平安城市、應急管理、電子政務、數字醫療、數字教育、數字娛樂、智能交通、食品安全、智能電網、智能水網、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眾多領域,其中智慧城市還與云計算、物聯網、三網融合等諸多概念重疊,涉及其中的上市公司更是不勝枚舉。
以平安城市為例,布局城市安防系統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為城市智慧化運營交通和應急指揮帶來便利,同時還能兼顧災難事故預警、安全生產監控等各類系統。據《中國安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我國安防行業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據招商證券[1.04%資金研報]估算,我國平安城市項目規模有望達到2.8萬億元,其中視頻產品8000億元,每年給安防行業新增1200億元需求,占安防年產值的40%。
受益于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行業,則被市場認為是目前細分領域中最具前景、政策傾斜最多的行業。據交通運輸部7月31日發布的《交通運輸業智能交通發展戰略(2012-2020年)》預測,到2020年智能交通產業總產值規模超過千億元,移動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終端的發展將為智能交通的全范圍應用提供新的手段。國金證券[0.72%資金研報]報告指出,智能交通產業已經進入大項目時期,市場集中度也在提升,不少具備資金優勢和豐富行業經驗的大公司在大項目承接上具備優勢。
智慧城市概念公司業績現分化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共有33家智慧城市概念股發布三季報,其中22家業績同比增長,11家業績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公司的應收賬款增幅較快。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智慧城市主要由政府推動,而目前各地地方政府債務較多,如此高的應收賬款也給企業回款造成一定風險。
業績現分化
在已經發布三季報的公司中,英飛拓業績增幅最大,達到近4倍。
公司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6.5億元,同比增長42.1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70萬元,同比增長381.14%。公司稱業績增長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了對高清、網絡、智能產品及視頻管理平臺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力度,持續改善和不斷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前,公司業績連續兩年出現下滑,遭遇市場人士質疑。從目前來看,公司業績向上拐點明顯,各項業務處于改善趨勢。三季報中,公司同時預計2013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幅度為316%至361%,全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區間為5600萬至6200萬元。
此外,華平股份前三季度業績也增長一倍多。公司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1.64億元,同比增長7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5949萬元,同比增長119.9%。日信證券研報指出,公司業績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軍隊客戶的大訂單,前三季度收入中約有1.15億元來自于部隊客戶的持續采購圖像綜合集成系統,與去年同期相比,該業務增長比例約為130%。此外,公司視頻會議業務競爭優勢明顯,未來有望維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
大華股份前三季度實現收入32.59億元,同比增長48.6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6億元,同比增長62.96%。公司預計全年凈利潤增幅50%-80%。東方證券認為,安防行業的持續景氣帶來產品覆蓋范圍的進一步擴大,高清化趨勢尤其對公司前端產品的放量和盈利能力增強帶來積極影響。
不過,易聯眾、中威電子、合眾思壯、四維圖新等公司的業績出現了較大的下滑。易聯眾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1.79億元,同比上升0.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53萬元,同比下降40.35%。中威電子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9827.21萬元,同比減少13%;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2351.58萬元,同比減少47%。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仍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核心的經營方針,持續加強營銷網絡建設,不斷鞏固和開拓銷售市場,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市場及研發等費用的大幅度增加,影響了公司的凈利潤水平。
業內人士指出,相關公司出現業績分化說明智慧城市業務的開展具體落實情況不同。業績較好的公司普遍在業務上進展順利,而業績下滑的公司可能有些業務無法落實到政府采購上。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