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智慧生活正隨著社會硬件及軟件日益完善,離我們越來越近,其中智能家居就因為安裝成本降低,正在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展,而從小家到大家,智慧社區建設也被納上日程。智慧社會是智能家居的進化版,服務范圍也將更廣。在發展過程中,政府成為智慧社區強力后盾,智能安防應用逐漸深入。
政府成為智慧社區建設的強力后盾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經濟時代的到來,社區智能化已經成為新世紀全新生活方式的根本保證。在社會信息化飛速邁進的今天,人們對住宅的關注已經不再局限于居室面積、周邊環境、交通等方面,而是把更多的興趣和注意力放在與外界溝通、通信服務、安全防范、物業管理等方面,這就要求傳統的社區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延伸服務功能。
2013年11月25日從全國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推進會上獲悉: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各地要加強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積極構建智慧社區。從意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目的是為了提高社區信息化、智能化,更好的服務于人民群眾,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智慧社區、智能社區。此次《意見》的出臺對以上兩家以社區為重點業務的上市企業將有重大利好。
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在智慧城市建設的推動下,也將呈現如火如荼的發展局面。隨著國家逐步重視和加強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積極構建"智慧社區",安防作為智慧社區重要組成部分也將從中受益,相關安防企業也需要抓住此次機遇,致力于智慧社區的建設中。
安防平臺軟件傾力智慧社區管理
流動人口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者的難題,以往的管理模式通過片區管理人員上門登記,但由于人口的流動頻繁,這種管理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平臺通過對門禁系統的接入管理,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臉部識別技術,當持卡人經過門前攝像機,系統會自動抓拍并與入住時的登記信息進行比對,生成報表,通過這一功能,管理人員可對每住戶的居住信息了如指掌。平臺提供接口,可與公安部門的人口信息管理平臺對接,通過智能分析,為公安部門的異地追逃及對敏感人群的實時追蹤提供第一手信息資料。
小區財物管理一向是最讓物業管理人員頭疼的問題,盡管加強保安巡邏力量,但車輛丟失,入室盜竊等案件仍時有發生。可見人防手段并不能完全保障業主的安全。
平臺由于接入了門禁管理系統,當有門被異常行為打開時,軟件報警,彈出離門最近的監控畫面供保安人員做出判斷,采取行動。
RFID技術的日益成熟,為實現物聯技術打下物質基礎,當貼有RF標簽的車輛在布防狀態下離開設定的位置區域時,系統報警,與監控畫面聯動。21世紀的科技發展,為我們的小區提供了最安定和諧的保障。
智慧社區的技術應用發展趨勢
網絡全面化:隨著物聯網技術和我國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未來社區內網絡將無處不在,并將有更高的帶寬,必將加強社區的網絡功能的發展。通過完備的社區局域網絡和物聯網絡可以實現社區機電設備和家庭住宅的自動化、智能化,可以實現網絡數字化遠程智能化監控
系統集成化:社區內信息孤島將通過平臺建設走向集成,這是智慧社區建設的目標和要求。智慧社區將大大提高社區系統的集成程度,信息和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了系統的服務能力。
設備智能化:通過各種信息化特別是自動化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不但使居民的信息得到集中的數字化管理,基礎設施與家用電器自身的各種基礎及狀態信息將可通過互聯網獲取,并可通過互聯網對這些設備進行控制,設備間也可通過一定的規則協同工作。通過對各種人、物、事的信息的綜合處理,更多的智能化、主動化和個性化服務將出現有社區居民身邊。
設計生態化:近幾年隨著新興的環保生態學、生物工程學、生物電子學、仿生學、生物氣候學、新材料學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態化理念與技術正在深入滲透到建筑智能化領域中,以實現人類居住環境的舒適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