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近年來,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電網、智能物流、金融監控、智能公交等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安防行業整體上已經基本度過了初期發展的階段,行業內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與研發能力的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的推動下,安防企業也在技術上積極融入智慧城市領域,通過專業化技術水平和管理,打造行業翹楚,并從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隨著政府繼續加大對智慧城市建設資金的投入,消費者對安防產品的市場需求也會更大,安防企業未來將緊盯消費市場的需求,應用最新的各種安防技術、聯網技術等讓安防產品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當4G技術面世之后,一些安防企業敏銳地看到了它對安防行業的影響力,在自己的產品上“嘗鮮”引入4G網絡技術的應用。
從安防行業的整體趨勢來看,大數據化的趨勢是業內人士的共識。安防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行業規模進一步增大,涉及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寬。安防產品從最早的模擬時代逐步走向高清化、集成化、聯網化的新時代。安防產品應用領域中海量的視頻數據、卡口過車數據、人像抓拍數據、異常行為數據等,這些特征數據能形成龐大的信息量,原先的通信技術已經無法承載如此繁雜的安防信息量。因此,在大數據化時代,安防行業需要更多的聯網新技術支持,才能讓安防產品的系統高效、穩定地運行,而4G技術的面世與應用恰恰給安防行業提供了這樣的機遇。
大數據時代催生技術研發
在安防行業的各應用領域,數據被創建和移動的速度要求越來越高。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安防系統的數據量將比如今增加50倍。因此,目前安防企業面臨著如何幫助用戶處理并從各種形式呈現的復雜數據中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的挑戰。安防系統不僅需要快速創建數據,還必須能將龐大的數據快速處理、分析并返回給用戶,以滿足用戶的實時安防監控等需求。數據量的增大,單依靠傳統設備的存儲與擴容模式,早晚使之成為行業瓶頸,安防行業面臨的一次巨大的挑戰。因此,安防行業高清時代能否真正到來取決于安防系統是否能夠將高清視頻連續安全地存儲下來。這也考驗安防企業是否能將自己的產品朝更大容量、更高安全性、更低存儲成本的方向去研發。
以視頻監控系統為代表的安防產品高清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同樣,未來安防企業需要為用戶提供高密度、高性能、更加迎合應用、定制化強、易于維護的安防產品解決方案。安防產品也會逐步趨向于穩定性、集中化管理、分布式存儲的大數據化方向。安防行業大數據化對企業而言是個巨大的挑戰,只有真正抓住客戶需求并進行技術創新的安防企業才能生存下來。而反過來,巨大的挑戰往往又是安防行業的巨大機遇,能夠迎接挑戰的企業意味著將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財富。從目前安防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大數據化安防時代已經不會停下發展腳步,它后面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所推動——這股力量就是4G通信,它能滿足第三代移動通信尚不能達到的,在覆蓋范圍、通信質量、多媒體傳輸等方面的需求。當然,安防行業大數據化時代的帶來,必定離不開安防企業巨大的研發資金所推動。不過,安防企業也“不差錢”,不少企業的研發資金都動輒能達到幾百萬元到上千萬元的水平。企業對安防新技術的研發和使用,能促使企業提高研發能力,從而推動行業水平的不斷進步。
4G技術生逢其時
技術的革新與系統的穩定一直是安防行業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兩大核心力量。一方面,技術是安防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砝碼,企業誰能率先把最新的技術應用到安防產品系統中去,誰就能在市場中占得先機。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政府各公共設施對安防產品的需求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這對安防企業的技術創新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以更高速、穩定的方式聯網是安防產品發展到這個階段必須依靠的技術支持,沒有技術革新的安防行業永遠無法實現突破性的飛躍。4G通信技術的出現無疑給行業發展帶來一份驚喜,它為視頻監控技術的高清化徹底掃清了障礙。
4G技術在通信技術中屬于一種全新的概念。它集3G與WLAN技術于一體,能夠高質量地傳輸視頻圖像,圖像傳輸質量能達到高清電視畫質的程度。4G技術的下載速度可達到100Mbps,上傳的速度也可達到20Mbps,比目前的撥號上網方式快10倍左右。它可以提供更加穩定和高速的無線移動網絡,理論的下載峰值可達到每秒百兆左右,傳輸一個視頻監控文件可能僅需幾分鐘時間。此外,它能夠滿足安防產品用戶對于網絡服務的要求。4G技術有不可比擬的技術優越性,可以在ADSL和有線電視調制解調器沒有覆蓋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擴展到整個地區,這為安防系統的無線操作等掃去了技術上的難題。
政府發力助推4G網絡建設
我們知道,智慧城市建設被國家列入了十二五規劃,相關的政策對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的投入資金與支持力度不斷在加大。國家對4G網絡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必將超越3G網絡,因為4G技術所延伸出來的產業鏈給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超過3G所能達到的范圍。4G時代的發展速度預計將比3G更為迅速,甚至遠超出安防行業人士的預料。各地政府近幾年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許多地區的政府部門規劃中,都把4G技術作為搭建一個融合了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信息應用平臺,讓市民在購物、出行、學習、教育、保健等方面享受到更舒適、更便利的服務,同時也讓政府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智能化。
現在,政府部門已經謀劃4G發牌機制和時間,設備商也在不斷試驗4G的產品和方案,中移動、中聯通等運營商甚至啟動4G技術試驗與商業的準備工作等等。從目前來看,國家政策謀劃是國內很可能首先由聯通和移動兩家運營商先獲得運營TD-LTE制式的4G網絡的資格。中移動已在2012年已經實施了規模試驗網的建設,在2013年著手準備大規模推動建設。或許中國電信在不久也將能獲得另外一張4G牌照。如果今后中國電信也啟動試驗網建設,其規模可能對比中移動在2012年多城市的試驗網建設規模更大。而從國家對頻譜分配上來看,已經分配190M的D頻段給予TD-LTE,190M頻寬遠遠超出僅一家運營商需求范圍,至少可以滿足兩家甚至多家運營商的需要。
因此,4G技術的應用對安防產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安防系統的信息采集和數據存儲都將迎來全新的時代。消費者意識的提升,也會使更多的企業關注民用安防這個藍海。此外,政府資金的投入將支持4G技術趨于更加完善,網絡系統更加穩定地運行,而這也為4G技術在安防行業的應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云技術與4G技術融合的趨勢
安防產品方案產生的數據量越來越大,用戶對存儲時長要求越來越長,對存儲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云技術將改變安防行業的原有的數據存儲方式。本來云技術早就出現,它對視頻監控設備來說將大大擴大存儲空間,減少存儲成本,但是應用起來卻沒有得到預先順利,市場份額還沒達到理想的狀況。原因在于沒有相適應的的網絡聯接技術支持,云技術缺乏穩定性,存儲也不容易,因此很多客戶覺得云技術是雞肋。
目前市場還沒有做起來,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阻礙因素就是受到無線網絡帶寬低、資費高的限制。其實,云技術對外提供的是一個虛擬磁盤空間,安防企業對存儲空間的物理結構是無法掌控的,其穩定性完全依賴于云技術以及網絡系統自身的性能。我們的安防企業要發展云技術存儲,首先要得到帶寬和無線網絡速度與穩定性的支持。
現在云存儲在安防監控中應用的還處在概念探討和產品初步成型階段,主要用戶群體以家庭或微小企業用戶、政府為主,配以移動終端進行預覽、回放,實現隨時隨地的監控。少數安防企業已將云技術運用到實際項目中,對一些不同類型的監控項目中進行實施應用,用戶對云存儲所能帶來的體驗和價值也很是認可。安防行業所面臨的大數據化挑戰,在4G技術應用之后,將轉化為新機遇,云技術和安防技術將完美地聯接在一起,推動安防行業進入新的一個時代。
因此,4G技術的發展對整個安防產業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4G技術將促使云技術與安防技術的融合,既充分發揮安防行業的技術優勢,有充分利用云技術給人們帶來便捷而實惠的存儲方式。云技術與4G技術融合帶來的巨大效益,未來必將成為安防行業的新趨勢。
無線時代即將降臨
4G技術推動的安防行業無線時代的即將到來。安防系統的大數據化需要更好的網絡支持,4G網絡能滿足高清和數字網絡的無線通信需求,安防行業的“無線時代”大幕就要開啟。4G網絡技術給大數據化的安防行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它慢慢地融入安防領域,借助技術融合的服務性與開放性,成為安防技術管理平臺的一部分,為無線安防時代所服務。
無線安防時代的4G網絡技術對高清監控系統的推動將是革命性的——4G技術將普遍使用于大量的安防應用領域,安防新產品將被更多地研發和推廣,從而帶動整個安防行業進行更大膽的創新。可以展望在不久的未來,4G浪潮沖擊下的安防行業進行升級轉型是必然的,這是企業競爭的“叢林法則”。安防企業將隨著安防技術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地升級改造生產的安防產品,來滿足的市場需求。
故此,4G技術決定了安防行業的下一步走向,掌控著安防行業的未來。無線時代正快速向安防企業走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無線技術必將成為安防技術的趨勢,而4G技術也必將隨之在安防產品逐漸更多地應用。安防企業需要敏銳地抓住市場的信息,引進新技術,發掘新市場,積極尋找4G技術的藍海。
結束語
4G網絡建設被政府部門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一部分,被列為重要內容和基礎工作來規劃。隨著國家的政策支持以及資金投入,4G技術悄悄進入了安防行業的各個應用領域。4G技術的應用對安防產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安防系統的信息采集和數據存儲都將迎來全新的時代。消費者意識的提升,也會使更多的企業關注民用安防這個藍海。如何去突破這個市場,還需要安防企業去思考改變自身,以假這個市場契機,實現自我突破。
總之,國家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以及促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極為重視。4G通信技術對安防行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4G通信技術已成為傳統安防企業轉型升級的推動力。4G技術與安防技術互相結合、互相推動,我們安防行業人士翹首以盼。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