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與物相連,前幾年還是一個時髦的新名詞,現在已經逐漸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一種隨處可見的生活方式了。為打造智慧社區,任城區濟陽街道引進物聯網技術,搭建起社會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這個門功能強大
“啥,這個門還能抓賊?”南門社區居民劉萬勝聽工作人員如此介紹他一臉驚訝。雖然聽到懵懵懂懂,但劉萬勝有了自己的認識:這個門功能很強大。
正如劉萬勝了解到的,目前濟陽街道對轄區內的社區進行了智能門的安裝,這個看似普通的電子門,因為運用了物聯網技術,不僅可以防止不明身份人員隨意進出,還能抓拍可疑人員圖像,為破案提供重要線索。
天翼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許輝是負責物聯網的技術人員,據他介紹,智能門可識別門禁卡,記錄人員刷卡出入信息,如果出現爬門、撬鎖等情況,大門會自動報警到終端,并抓拍可疑人員圖像。“前段時間處理的一個居民糾紛,就是靠這個大門。”
記者了解到,前段時間在柳行社區回民小區,一位居民不小心將錢包掉在小區里,正巧被另外一名準備出門的居民撿到,該居民一時貪心將里面的錢占為己有,又擔心出門刷卡后顯示自己的信息會被人發現,就準備爬門出去,殊不知還是被抓拍了整個過程。
“最近我們在進行電動車信息錄入,等都弄好了再發卡。”南門社區居委會主任馬秀娟拿著一張印著條碼的“貼紙”為記者介紹,“信息錄入工作量太大了,我們正在加緊進行。”
許輝邊演示邊為記者介紹,每個RFID卡都會綁定固定的用戶,居民刷門禁卡出入防盜門時,安防門采集到匹配的電子門禁卡與RFID卡信息,才能正常進出。如果騎車人與保存的芯片綁定信息不一致,出入小區防盜門時就會延遲幾十秒開門,同時網絡平臺立即會出現“異常報警”提示。“有了這個再加上小區的監控,追回被盜電動車就容易多了。”
“多才多藝”的服務平臺
“除為社區的安全提供保障,我們的社會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還有不少功能。”街道綜治辦副主任李斌為記者演示了平臺的功能。
據他介紹,社會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由64處智能門禁和LED顯示屏、272處治安監控攝像頭以及轄區移動信號終端等硬件平臺和網絡平臺構成。運用物聯網技術,居民可以用電腦或手機下載軟件,輸入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查看小區公共區域內的監控。此外,社區還可以通過平臺向居民群發通知。
“以前告知居民要到街道辦理什么事都是張貼通知,傳達效果一般,現在可以通過服務平臺給居民打電話。”李斌說,編輯好的語音通過群發到居民手機上,接聽后如果有疑問居民根據提示按鍵后會轉接到社區的電話上,由工作人員為其解釋。這種方式比以往打電話通知價格還要便宜一些。
在數據管理方面,該平臺發揮的作用則更大。軟件中,每一個建筑物關聯一個數據庫,通過圈選樓宇房屋,可對人、車、房等信息統計。比如對育齡婦女、低保戶、雙擁戶、重點管理人等數據進行統計,將結果顯示在相應區域,便于直觀理解區域特點、指導工作。
目前來說,街道投資40余萬元建設社區監控和安防設備,但在后期的推廣以及維護上還需要不少資金,而且如果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監控、電子門等就必不可少,但目前不少小區的監控還是缺失,也有一些樓宇大門或因資金或因居民不同意而難以安裝。
雖然在運行中面臨各種問題,但物聯網平臺前景還是很好。“臺子已經搭好了,將來能夠納入到這個平臺中的東西太多了。”李斌提及,比如可以在電子門LED電子屏上顯示附近公交車運行情況,不再用門禁卡而是用手機登錄就直接可以控制大門開閉,在居家養老上發揮重要作用等。李斌說,下一步街道會繼續推廣升級,讓社區由智能向智慧邁進。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