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長山河是杭嘉湖南排工程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承擔著太湖流域出海排澇的重任。33年來,該段航道的安全監管完全靠人盯目防,一直缺乏必要的泄洪安全設施和預警設施,因此不了解泄洪信息的船舶誤入泄洪危險區域,最終釀成船沉人亡以及撞擊橋梁等惡性事故屢有發生,但接下來,類似的事故將得到有效遏制。記者了解到,總投資158萬元的長山河泄洪智能監控系統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年底前完工,這意味著長山河海鹽段泄洪期間安全監管將從過去的“人防”升級為“技防”。
長山河是杭嘉湖地區泄洪的最末端通道。每年的夏秋季節,杭嘉湖地區雨量充沛,且臺風頻繁,經常伴有暴雨,造成內河水位居高不下,防汛形勢嚴峻。據相關記錄顯示,長山閘泄洪時實測最大流量每秒達553立方米,平均流速每秒達1.84米,年泄洪最長時間280多天,年平均泄洪近100天。“長山河的泄洪安全設施和預警措施是按照上世紀70年代末的泄洪標準來設置的,與長山河海鹽段交匯的8條航道共有9個汊口,除靠近長山閘的3處設置節制閘外,其余6處均沒有任何節制閘、警示燈光或可變電子顯示屏,在泄洪時只能完全依靠‘人防’。”海鹽縣港航管理處海事科科長朱海東介紹。
同時,他說,為保證長山河泄洪安全,他們推出了“水運通”,即閘門管理所告知地方海事部門泄洪信息,海事部門再通過“水運通”短信平臺向船戶發布信息。同時,他們每年出動海事艇150余艘次,出動海事人員650余人次,投入監控經費10余萬元,但仍無法保證控制所有船舶不闖入泄洪危險區域。“在技術欠缺的情況下完全靠‘人防’,不僅風險大,監管壓力也大,據不完全統計,長山閘運營近36年來,泄洪期間共發生較大事故7起,造成7艘船舶沉沒、7人死亡、9座橋梁損毀,此外,還有許多小事故。”朱海東告訴記者。
然而,長山河泄洪智能監控系統的建設,將改變長山河安保設施建設相對不完善的現狀。據海鹽縣港航管理處相關人員介紹,該系統主要包括航道視頻監控系統、航道LED信息發布系統、航道遠程廣播系統、激光對射探測抓拍系統等四個部分。建成后,長山河泄洪區域將實現視頻監控系統全覆蓋,航道上設立的LED電子顯示屏將即時顯示當前泄洪信息,并且通過與RFID(射頻識別)對接,自動顯示監控區域內船舶的相關信息。“如果有船舶闖進泄洪危險區域后,指揮中心立即會收到聲光報警,此時指揮中心值班人員就可馬上通過航道遠程廣播系統進行喊話,提醒船員退出危險區域,同時,系統也會通過電子顯示屏和廣播系統發出警告信息。”該人員說。
據悉,長山河泄洪智能監控系統共分二期建設,一期先建設黃灣線上下游和潭橋線三個點和指揮中心,待建成后再實施二期的完善工程和其余三個點建設。屆時,長山河海鹽段將多一位靠得住、信得過的安全“守護者”,日日夜夜、分秒不休地“奮戰”在第一線,徹底解決長達33年之久的長山河泄洪安全隱患這一老問題。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