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今年8月,浙江省舟山市首個農業“物聯網”基地在岑港街道里釣島開展試驗示范。該項目由舟山喜來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喜來島”)承擔,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提供技術支持,總投資40萬元,計劃利用一年時間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化草莓基地100畝。目前,首批20畝基地已完成升級改造,相關技術設備陸續安裝并進入了模擬階段。
草莓有了“健康醫生”
12月6日上午8時許,“喜來島”總經理夏永年像往常一樣,走進他里釣島的“物聯網”基地辦公室,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看監控視頻中自家草莓的長勢如何。
“這顆草莓上有一個黑點,可能是病蟲在叮咬。”他一邊招呼記者坐下,一邊放大圖像診斷了起來。經鑒別,原是一顆鳥糞掉在了上面。于是夏永年致電基地管理人員,要他進入大棚做好清除工作。
待“視頻巡視”完畢,夏永年又來到另一個房間,打開墻上的電子顯示屏,有關草莓生長環境的歷史和即時數字信息在上面一目了然。
“這些都是系統自動采集分析的溫、光、水、肥等信息,結合視頻監控,能知曉草莓在什么環境下生長得最好。 ”夏永年帶記者參觀了應用“物聯網”技術的草莓大棚。該大棚占地20畝,從外觀上看與普通溫室大棚差別不大,但內部卻是暗藏“玄機”,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安裝了一個可旋轉監控視頻攝像機、兩套傳感器、數排微噴頭和自動卷膜機。
據介紹,攝像機能全程監控記錄草莓的生長狀況和果實的成熟度,通過遠程數據傳輸,幫助農戶及時就病蟲害采取干預措施;傳感器則負責采集并傳輸農情信息,幫助系統結合草莓長勢做出即時智能化決策(如開啟微噴頭和自動卷膜機,進行自動噴灌、通風等)。
“近期,還將陸續安裝一些配套系統,待整個‘物聯網’運行起來后,草莓生長過程中發生的任何問題,系統都會及時發短信通知管理人員,以便管理人員進一步發出遠程控制指令。 ”夏永年說。
據了解,與傳統種植技術相比,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預計可提高草莓產量5%~10%,每畝增加效益1500元左右。
從靠經驗種地到智能化管理
“老一輩農民種地靠的是經驗,但經驗終究無法復制,新一代農民要靠什么來種地?如今氣候變化異常,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管理模式,是否跟得上氣候變化的速度? ”夏永年一直在思考這樣兩個問題,這也是他在草莓種植中引入“物聯網”的初衷。
他告訴記者,自己做“物聯網”的目的,是建立草莓種植信息綜合數據庫,“把每年草莓生長過程中的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土壤濕度和CO2濃度等數據收集起來,進入到一個數據庫,將來就能對比歷年數值曲線,找到最適合草莓生長的環境條件,最終形成一個種植標準。有了這個標準以后,便能依葫蘆畫瓢,為草莓生長創造最佳條件,實現精準化種植。 ”
他舉例說,“比如今天是霧霾天,沒有陽光,草莓生長就需要補光,但補多少?系統會自動根據標準執行,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你只要有種植標準,并把數據輸入系統,草莓種下去,系統就會代為管理、種植。”他說,物聯網技術的出現,突破了傳統農業種植中因工人素質差異和人力成本逐年增加帶來的制約,給農業的智能化、自動化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升級渠道。
據了解,未來,該系統還可對草莓的生產、運輸、交易、消費等重要環節進行跟蹤監控。“通過電子標簽、二維碼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草莓整個生命周期的溯源,如查詢草莓是誰種的,何時發芽,何時結果,何時采摘,何時運到市場上售賣,有沒有打農藥等。 ”夏永年說,隨著“物聯網”技術研究的深入,農業生產將越來越“智慧”,老百姓更能吃得放心,農戶也賺得開心。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