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究竟多有少攝像機廠家希望自己的產品能進入尋常百姓家庭?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那要看生產廠家的胃口有多大。
相較于國外民用安防蓬勃發展、成熟的現狀,國內的視頻監控領域以“項目級”、“行業級”應用占據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但是,國內有十幾億消費者,有超過4億戶家庭。面對傳統視頻監控市場的殘酷競爭,以及相關芯片、解決方案的進一步優化,越來越多的廠家涉足民用視頻監控領域。又因為,這一類型的產品比肩尋常消費類電子,因此也被稱之為“消費類視頻監控”。
盡管消費類視頻監控的市場規模之大一目了然,產品類型亦是簡約親民,但在這片市場之中,目前不只是傳統安防廠家的爭奪對象,也吸引了來自互聯網、家電企業和運營商的覬覦和加入。
這場熱熱鬧鬧的大戲才剛剛拉開帷幕。它呈現出來的究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蛋糕”,還是另一個殘酷血腥的“大戰場”呢?
Dropcam:消費類視頻監控的先驅
當前的消費類視頻監控市場一片繁榮,融資數千萬美元的Dropcam應算是該領域的成功拓荒者。
2009年,兩位舊金山的軟件工程師買來IP攝像機,決定通過視頻監控知道究竟是哪家的狗總在老人家門口撒尿拉屎。結果這兩位思科出來的工程師花了四小時,也沒能設置好IP攝像機。組裝一套實時視頻監控系統不難,但他們還是遇到了各種流媒體傳輸的問題。這次糟糕的體驗,激發了兩人決定創業做一個簡單易用的IP攝像機的想法,于是就有了Dropcam。
他們買來某品牌的攝像機,將自己開發的軟件刷進去。創業初期,他們的工作還集中在開發網絡攝像機配套的云服務。之后,產品正式上線。Dropcam為普通人提供了可負擔的視頻監控方案,將視頻存儲在云端,監控紀錄永遠不會丟失,隨時可調用;用戶購買其合作伙伴公司的攝像頭硬件,再購買Dropcam的便捷服務,可在包括安卓、平板、臺式機和iPhone等終端上面設置流媒體實時播放。他們生產的高清攝像機帶有運動警報、雙向對講、DVR播放、夜視和視頻切割分享等功能。
DropCam是一家提供遠程監控攝像機的創業型公司,跟其他遠程監控攝像機的不同之處在于:DropCam的攝像機整合了云計算平臺,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登錄。正是憑借這樣的創新理念,DropCam已在近兩輪融資中,成功融資4200萬美元。Dropcam的設備只在網上銷售,付費服務也是其營收的一部分。付費9.99美元/月或是99美元/年,用戶即可錄制DVR,重新播放七天范圍之內的視頻。每月29.95美元(或是295美元/年)的服務則可以錄制高達30天時間長度的視頻。
在Dropcam以前,沒有一個清晰的民用攝像機標識。Dropcam之后,云攝像機的概念進入大眾視野。Dropcam風頭無倆之時,很多人不禁會問,中國的Dropcam在哪里?而放眼國內,百度后來出了一款自己的攝像機硬件——i耳目。無論在定位還是外形上,i耳目都與Dropcam神似。
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Dropcam無論從產品還是商業模式上都啟發了一批耕耘消費類視頻監控領域的廠家和個人。
多行業眾公司切入消費類視頻監控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們的安全意識得到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于是,人們對視頻監控產品的需求愈來愈大,該領域的市場也在逐漸擴大,人們開始像消費普通的電子產品一樣消費視頻監控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希望使用這些視頻監控產品能像使用電視和手機一樣簡單方便,安裝不會太復雜,價格適中,甚至普通電子市場或者超市里面就有安防產品可以自選,“消費類視頻監控”的概念就是在這樣的思路下應運而生。
隨著民用消費視頻監控市場的走俏,越來越多的安防企業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加大對于消費類視頻監控產品的投入力度,且在短時間內,安防企業紛紛推出了相關主打產品,希望成為新興領域的領頭羊。
近兩年,消費類視頻監控所占市場份額逐步上升,產品技術日益成熟,一線安防企業、眾多家電、IT通信企業紛紛開始關注消費類安防,并陸續推出適合家庭、中小商鋪應用的產品。行業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在業內較早地推出了全功能家庭安防產品C1以及與之配套的服務:云視頻平臺“視頻7”網站、兼容IOS以及安卓系統的移動終端APP。另外,傳統家電大鱷海爾推出了基于“智能家庭”系列產品的U-HOME;國內電腦第一品牌聯想推出“云視頻”等產品。而聯想集團推出的新產品看家寶,是全國首家云端存儲服務,它區別于其他存儲產品,把所有視頻數據都存在聯想的數據中心,所有視頻的采集和調用都是通過云方式,而不是本地存儲的方式。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和PAD這樣的移動終端隨時觀看家中的視頻。而且,還有成都華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邁千里眼)之類的專業遠程視頻服務公司,在消費類監控領域頗有建樹。
總之,民用安防現如今已是安防企業競相爭奪的新市場,安防產品開始由專業型產品轉變成眾口難調的“消費型產品”。
可以說消費類視頻監控是最貼近百姓生活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果能夠深度挖掘消費類視頻監控市場及其配套產品,那么該領域的潛力將不可限量。如今的安防民用市場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因此,只要方案、產品適用于普通居民消費,使用方便、隱私安全能得到有效的發展,這將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政策刺激消費類
視頻監控發展
消費類視頻監控發展的同時,國家也提出了信息消費的概念,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
去年8月,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引導信息消費規模快速增長。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其中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基于電子商務、云計算等信息平臺的消費快速增長,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意見從七大方向對促進信息化消費擴大內需做出了引導,從國家政策層面和信息基礎設施層面的具體部署,對智慧城市、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慧家居企業的發展是非常大的利好。
另外,工信部持續推進信息消費的發展。2013年10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擬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信息消費試點示范。工信部將在全國范圍內遴選50個市(縣、區)開展為期兩年的首批信息消費試點。在試點內容中著重支出將以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社區為主體,重點圍繞建設寬帶和TD-LTE等信息基礎設施、開發智能信息產品、培育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整合政府公共服務云平臺、拓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引導信息消費體驗等開展試點示范。將培育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結合新型城鎮化戰略,以智慧家庭、健康醫療、智能安防、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等新興信息服務為重點,創建特色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加大相關宣傳和引導,培育信息消費新業態。
與此同時,三網融合對于消費類視頻監控的普及發展有著明顯的助推作用。三網融合后,隨著運營平臺的發展,會有更多的消費類安防產品面臨“革命”。由運營商統一購買產品給客戶,產品是免費,但是運營商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保證持續盈利。現如今,4G時代到來,基于二三代網絡傳輸的設備將漸漸失去市場。
網絡,仍是消費類視頻監控發展掣肘
在3G牌照發布之前,運營商主打“全球眼”、“寬視界”等網絡視頻監控平臺,當時作為運營商的視頻監控平臺供應商則多是通信行業的大型廠商。2009年,伴隨3G運營牌照的發放,三大運營商紛紛推出了3G無線視頻監控業務,依托自己的3G無線網絡,將視頻監控與防盜報警等功能進行融合,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無線網絡視頻監控體驗。3G的出現,無疑為消費類視頻監控的發展帶來了契機,3G的帶寬逐漸滿足了視頻監控的無線傳輸需求。
盡管3G的帶寬比2G、2.5G有較大提升,但由于3G的帶寬要承擔上行、下行兩個方向的傳輸任務,而且1個基站可能有多個用戶同時工作,終端移動的速度也會影響傳輸速度(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3G能夠分別支持大約2M/秒、384K/秒以及144K/秒的傳輸速度),造成無線傳輸中帶寬的不確定性,目前的3G網絡即使傳輸CIF圖像,一個基站也不能超過3個監控點。
3G在無線視頻監控領域的諸多應用都未到達成熟的階段,且不說基站的數量還不夠,導致一定區域范圍內網絡不穩定;3G沒有一個開放統一的行業標準,私有標準不具備兼容性,大規模推廣困難重重。而且,3G網絡穩定性、覆蓋率是目前存在的關鍵問題。另外,與消費類產品息息相關的價格問題,3G的費用很容易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相關數據顯示:大陸地區網速平均速率為1.15M,全球排名第80名。
作為業內第一家做到手機在3G網絡可實現720P觀看監控視頻的公司,華邁千里眼智能家居事業部總監柏莉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網絡問題對于消費類視頻監控的影響在當前依舊較為明顯;在很小的帶寬之下通過編碼及圖像處理的優化來解決傳輸難題是公司努力的方向和優勢。據記者了解,華邁千里眼在H.264MainProfile@level3壓縮格式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優化,通過改進碼流壓縮條件和碼流調節控制方法,極大地降低了視頻傳輸對網絡的依賴;同時也降低了客戶系統建設的成本,縮短了建設周期,提升了視頻觀看效果,節省了用戶的后期使用成本。柏莉也談到,國內網絡建設的滯后也是造成消費類視頻監控產品落后于國外的一大原因。
在消費類視頻監控的網絡方面,因網絡傳輸而造成的延時也一直沒能很好地解決。例如,適用于同樣領域的攝像機,在價格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不同設備延時會有明顯差別。即便是同一款監控攝像機,其延時性也并非很穩定。
圖像調節及功能尚需改善
視頻監控以追求圖像清晰度為第一要義。目前,仍有部分消費類視頻監控攝像機未納入高清隊伍。考慮到遠程監控,640×480分辨率即可滿足智能移動端的監控效果。以肉眼識別來看,圖像清晰可以接受,但分辨率沒有達到既定高清標準。如果說消費類攝像機注重圖像清晰度,從數字上理解就是720P和1080P的區別,從實際圖像來看,它們缺少了一些功能調試,例如白平衡、亮度等,這些細小參數只有在行業監控攝像機客戶端上來看得見。
時至今日,消費類監控產品已經越來越成熟,而產品性能成為大家關注的目標。有受訪者表示,看過了這么多款消費類攝像機,清晰度可從標清調到高清,圖像顏色無法調節成為最大弊端。無論測試應用還是消費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對消費類視頻監控輸出的圖像顏色一直束手無策。
沒有詳細的圖像參數操作,也無法對色彩調節進行微調。盡管有家庭用戶表示,消費類視頻監控的對象本身并非專業用戶,太過復雜的后臺及參數調節并不能對監控起到良好的作用,反而越簡單越好。但對設備的高標準嚴要求,無疑提高了廠家對監控設備的生產標準。
除了在圖像呈現上有這些缺陷,在設備使用方面,消費類視頻監控相對于行業產品也存在一些弊端。中維世紀企劃主管路偉表示,自己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目前所使用的一些相關產品都不能進行圖像拉近拉遠的調節,圖像畫面固定生硬。
消費類視頻監控將走向移動互聯網
在近10年間,視頻監控行業在政府及行業應用的拉動下,市場規模逐年增加,增長率保持在比較高位的狀態。但是隨著近兩年我國政府調整經濟結構,政府拉動項目逐漸減少,再加上視頻監控行業競爭逐步加劇,相關安防企業要想保持高速發展速度,在整體基數不斷加大的前提下,勢必要找到新的亮點和突破點。而此時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電子的發展,安防產品技術的不斷成熟,已經具備進入消費品行列。于是消費類視頻監控被安防企業逐步提上企業發展的日程。
目前,上至安防龍頭企業下到普通安企,紛紛切入消費類視頻監控領域,利用自身軟件平臺優勢,從硬件提供商向系統提供商,再向安防運營服務提供商轉型。在安防云服務運營層面,安防企業更像一個物聯網公司。未來,安防市場的競爭將圍繞服務展開,如何盡快適應大數據下的云服務發展模式成為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柏莉表示,作為民用安防的領導者,華邁千里眼致力于為大眾用戶提供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遠程視頻管理服務。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的云平臺和云服務在強大的技術支持下已經獲得龐大的移動終端用戶,因而又衍生出基于移動終端的視頻監控業務。在移動互聯網的助推下,安防移動監控市場必將迎來一輪大發展。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帶來,消費類視頻監控市場將逐漸開啟。
而且,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飛速發展的今天,安防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除了衍生出基于移動終端的視頻監控業務,其營銷模式也正跟隨著B2B的大潮擁抱移動互聯網。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說手機監控將安防帶入移動監控時代,那么移動互聯網必將開啟消費類視頻監控的新時代。電信運營商從一進入安防監控領域,就沒有停止過對消費類監控市場的培育和開墾。因為消費類視頻監控市場是運營商的優勢,也只有打開民用市場的大門,才能為產業鏈相關行業和企業帶來規模效益。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帶來,家庭、小商鋪安防市場將逐漸開啟。這一點,許多安防企業也形成共識。
日前,新一代IP民用攝像機SoC海思Hi3518E也已與大拿科技完成初步對接,準備推向市場。大拿科技總經理余承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植入Danale物聯云平臺服務的Hi3518E進一步降低了廠商二次開發工作量,完善了IPC攝像機的即插即用功能,并且提供IOS、Andriod、PC等多種客戶端軟件,軟件包含P2P觀看、報警推送等基礎功能和云存儲、云推送、云值守、云分享等增值服務。
另外,大拿科技可提供包括用戶管理接口、標準API與客戶端、個性化定制等服務,省去廠商自建平臺、部署和維護服務器、租用IDC服務、繳納license費用等成本,大幅縮短技術開發周期,加快產品入市速度。除了提供軟件平臺,大拿科技還創造性地開發出了互聯網合作模式,在后期運營服務中,對于用戶在該平臺上使用增值服務所獲得的收入,廠商可參與分成,每月從設備上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逐漸擺脫設備一次性銷售低利潤的硬傷。
消費類視頻監控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事實上,只要信息上線,其安全問題就無法得到保證。原本保障隱私、保證安全的安防設施現在竟然也面臨著信息被侵犯的困擾。普通電子產品尚且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消費類視頻監控設備一旦被攻破,將直接面臨個人隱私被“直播”的風險。
上海翌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表示,消費類視頻監控設備通過外部開放網絡進行訪問,在手機、IPAD等終端上加以呈現獲取信息,這種情況下安全性較低。但此類應用的主體大都是個人或小企業、小店鋪,他們對安全性的追求度不高。對于家庭用戶來講,如果網絡攝像機接入開放網絡,最好不要讓它對準用戶特別隱私的部位,否則由于網絡被攻破導致信息泄露是輕而易舉的。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企業用戶,因其使用專有網絡,雖然失去了開放網絡的優勢但安全系數也相應較高。另外,網絡病毒對網絡攝像機的攻擊造成物理損害的可能性也較高。熟悉網絡攝像機的非法人員完全可以惡意發送一些有問題的升級包,實現一整套的交互流程,從而讓網絡攝像機升級成為“磚頭”。這類攻擊較難防范,因為目前的芯片對數據信息識別起來不太容易。這類問題擴大化以后,類似電腦殺毒軟件的產品可能會加入到安防系統中來。幾年前就曾有人在硬件中加入隔離層,將殺毒軟件固化到硬件里。未來,攝像機會對接受到的數據請求擁有一定的識別能力。這類識別能力越高、加密程度越高,設備的安全性也會更有保障,數據信息被外界控制的可能性就會相應降低。
柏莉也談到,對于消費類視頻監控的安全問題,云視頻監控比本地監控存儲更安全。云安防的核心就是云平臺,它是基于物聯網模式并且采用云存儲技術來滿足現代化安防需求的技術。許多公司都投入大量資源來提高和保持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特別是對于監控視頻數據來說,云計算能夠滿足用戶的一切需求。
加大市場推廣
加強技術創新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民用安防市場僅占安防市場總產值的6%,而美國作為國際領先的安防市場,民用市場產值占總產值的50%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也在10%左右。但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日前發布的《2013移動消費者報告》顯示,中國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超越美國和英國,僅次于韓國排名第二。
傳統的安防市場無論在地理覆蓋還是用戶群的覆蓋上,范圍都非常狹窄,一直以公安、交通、電力、石油、銀行等特殊部門及行業為主。針對中小企業和個人的消費類視頻監控市場基本上是剛剛起步,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隨著移動帶寬和網絡環境的不斷改善和提升,安防產品價格的逐步下降,以及運營商對民用市場的悉心培育,消費類視頻監控將迎來黃金發展期。未來,該監控業務在個人用戶市場的潛力將不會遜色于行業用戶市場。
中維世紀副總經理張維方日前表示,在消費類視頻監控市場上,早期也以高價格出現,現在伴隨各廠家的殺價,很多產品現在的價格在200元以內。經過2013一年的廝殺,IPC在與SDI、CVI等產品的PK中勝出。消費類視頻監控產品只是以前的專業IPC的變形而已。它無需布線、使用方便。從中維世紀本身的出貨量來看,目前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火爆局面。應引起傳統安防廠商注意的是,家電、IT廠商涉足消費類視頻監控市場大都采用ODM的方式,大家渠道不同、特長有異,究竟誰能最終獲勝尚需觀察。他指出,當前也是消費類視頻監控鋪設市場的關鍵時機,也是商家占領市場的時機。
深圳市銳達視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夏其春告訴本報記者,當前安防各系統還并不夠完善,還只是各產品單類發展,如果解決視頻監控、智能家居、樓宇對講等更多更好融合,相信消費類視頻監控產品會有更大的發展。同時,民眾的消費需求也需要正確的引導,最主要的還是各個企業自身的研發實力也要得到相對應的提升,只有更具吸引力的產品才會有更多人的需求。
而在開拓這一市場方面,夏其春也表示最主要的還是技術研發,相對于國際安防市場來說,中國整個消費類視頻監控領域還處在一個生產加工型的階段,缺失自有的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如果缺少這些核心技術,必然導致產品的單一性和缺乏競爭力,同時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會下降。這對國內各家企業是一個生存機遇,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未來消費類市場的不斷壯大將會使品牌效應及技術研發水平被放大化。
在夏其春看來,從宏觀上來說,行業標準及國家標準的缺失從而導致在產品上各屬風云,并沒有給客戶一個明確的使用引導。國家政策扶持并不太夠,因為安防整個行業是一個大融合系統,并不單單只是視頻監控一個行業,市場需求沒有被強烈挖掘。如果以上各種條件如果都已成熟,相信消費類視頻監控產品會有井噴式的發展。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