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目前國內機場的建設資金由民航局劃撥、地方政府出資、機場自籌三部分組成。其中包括各級政府的財政直接投資,也包括平臺公司貸款、企業投資,后兩者可以歸入“自籌”部分。綜合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的批復公開信息,這些機場所需的投資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大關。機場安防建設需求旺盛,新技術設備普及仍需時日。
攝像機監控全方位應用
在機場候機廳、辦理登機手續等都是比較大的區域,相對來說如果每個區域安裝攝像機,數量會很多,尤其進入高清時代,后端存儲造價會很高,如果選用前端快球的話,覆蓋范圍存在監視盲點,所以機場并不會全部采用高清攝像機。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華北分公司任衛東認為:“作為機場安防來說,所有的監控系統、報警系統都只能起到發現問題的作用,真正解決問題的是人,而且關鍵是安防系統怎么提供準確的信息。”
全景攝像機,相對來說可以做比較大范圍的監控。一臺攝像機可以管理更多區域。比如360o的區域或平面,把人員的行為抓拍到,同時在人臉要看清楚的區域安裝固定攝像機,比較高清地捕捉到人臉圖像,通過這個系統的管理可以把事件和人員做一個整合,而不是確保每個攝像機都要把臉看的很清楚。
據了解,重要城市的機場覆蓋率已經很高了,目前新建機場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或者西部城市,這些城市的投資預算會相對少一些;另一方面,雖然機場被外界定位為高端應用行業,但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運營的近180座機場中,七成是虧損的。行業人士介紹,我國機場安防并不會一味地追求高精尖技術,而是從穩定性和投資成本上綜合考慮,在關鍵點位如候機樓部分點位上高清系統。
當前,IP攝像機已開始席卷整個安防行業,但據了解,目前各個機場對數字系統的采用程度各有不同,主要根據機場的建設規模來確定,出于改造的成本及難度考慮,老機場還是比較依賴模擬產品。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華北分公司任衛東認為:“改、擴建機場如果把這些系統全部換成數字系統,對原來的資源就是一種浪費。新建機場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數字化的視頻監控系統,避免將來對模擬系統的浪費。”
此外,熱成像技術也是值得關注的技術。由于燈光會影響飛機的導航,因此,機場飛行區一到夜間不允許有任何燈光,飛機利用專門的導航燈去導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熱成像攝像機,對于保安來說,整個室外都是盲區(靠近航站樓的地方可能有燈光,但是遠離航站樓圍界那塊全部是盲區)。所以熱成像技術是一種發展趨勢,它可以解決夜間監視的問題。
智能視頻分析提高運作效率
眾所周知,機場的安全防范區域面積廣闊,客流量頻繁,子系統較多,如何通過更加科技的安防手段對機場安防進行高效的運作與管理,智能視頻分析技術成為甲方用戶迫切關注的需求。視頻在機場安全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機場通常都會要求記錄下旅客從進機場到登機這個過程中的完整路線圖像,比如在大廳的入口、機場入口處一定要旅客的完整人身像,在安檢過程中就更加嚴格了,除了視頻外,在托運行李開包臺、安檢驗證臺、手提行李開包臺等地還需要錄音。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在視頻管理端進行及時的追蹤,并在發生問題及時提出警告顯得格外重要。
通過進行視頻分析可以及時感應到現場旅客活動信息,同時可以輔助報警系統,并對報警進行分類,另外,結合視頻分析,還可以在人流密集時進行人流統計工作,并協助進行分流工作。這些都可以通過后端平臺軟件的計算進行。“面對密集的人流量和管理壓力,智能分析顯然更有助于快速的追溯某段視頻錄像,并且更加高效。”泰科安防成煒提到。同時拌線檢測、遺物追蹤、臉部識別都是當前機場智能分析需求的方向。目前真正提出智能分析應用的機場并不多,部分新建、擴建的機場如西安、昆明等機場開始嘗試應用,一方面各行業對智能分析技術需求不同,其應用目前尚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機場對新技術的穩定性仍然較為謹慎。
節能低碳化,降成本減能耗
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節能和減少能源消耗越來越重要。同樣機場在工程建設中,大量安防、消防、廣播等弱電系統設備的應用,必然帶來電力、水源等自然能源的消耗,不僅會提升運營成本,而且對整個城市的環保也會帶來一定壓力,因此整個節能設計與環保一直是反復探討的主題。航站樓作為機場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根據統計其能源消耗占機場總體消耗的60%,在新建和擴建的航站樓中,這些如何減少安防設備的消耗,對系統進行低碳環保優化也對機場建設同等重要。
據業內了解,上海機場加快了OMC(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從OMC的運控模型及定位、安全、質量、設備設施及委托單位管理等5個方面探索和完善OMC運行模式,進一步完善機場電力、能源供應和供水等系統工作。并使得OMC與機場運行中心(AOC)、航站樓運行中心(TOC)和交通管理中心(TMC)等運行管理中心協同運作。通過在航站樓內安裝先進的智能照明系統,或是設定時間表、傳感器、獲取航班信息及人體感應照明等多種運行模式實現自動控制,實現航空的智能化運行,這也是對物聯網應用的一部分。另外,還可綜合航班升降信息,并根據旅客的行動流向、駐留時間以及航站樓駐場單位的工作情況等,全自動控制相關區域通道內的空調系統和照明系統,脫離人工設置時間表的工作模式,節能效果大幅提高。
機場是一個高敏感,出不起事故的領域,其對于一切高科技安防的追求都是為了解決當下管理難、操作麻煩等一系列問題,如果新的技術在解決困難的同時伴隨著一堆問題,這在機場領域無疑是最被忌諱的。因此,未來機場大規模安防系統建設過程中,數字化高清系統改造、智能視頻分析應用、系統集成以及低碳智能化設計等被重點探討的發展需求,都在提醒著安防企業面臨更多機遇的同時也須應對不少挑戰。
依托物聯網,機場安防更智慧
據相關資料顯示,智慧機場包括信息感知、傳輸、處理等各個環節,必須建立覆蓋整個機場航站樓、空側、陸側等區域的各種信息采集系統,其中物聯網技術將發揮重要作用。機場應用管理主要管理人流和物流。物聯網對于機場的運力管理、機場本身運營還是很有幫助的。相對來說,物聯網發展在機場方面可能就是提供一個基本的平臺,對于一些物流企業也會牽涉到平臺的特殊化,兼容。
未來,依托物聯網建設,機場發展的利基點眾多。海康威視劉國華總結道:”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機場的涉及面很廣。如視頻感知技術,能夠實現機場的無死角監控、人臉識別、感興趣區域行為及事件分析、停車場的快速停車找車等;一卡通,能夠實現地鐵、公交的自動快捷換乘;照明系統,基于物聯網感知應用,能夠根據機場環境自動調節燈光亮度,應急指揮聯動時自動開啟照明設備等既能起到節能作用,又能保證良好的照明效果;ETC不停車收費系統,提高機場高速通行效率等等。這些均是發展的利基點,也是企業應該關注的發展方向。”
隨著集成程度、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機場有望實現統一平臺下的集成管理。目前雖大部分機場停留在綠色環保、節能等方面的建設,比如利用太陽能照明、采用虛擬化技術節省機房空間和降低能源消耗等,還沒有實質性推動,但在海康威視劉國華看來,“智慧機場”會是機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真正實現智慧需要在大規模運用‘云’的前提下,在云技術普及后通過接到云后端去解決問題,通過服務的方式去解決,而不是通過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未來機場安防將走向何方,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智慧機場關鍵是要有需求拉動和技術支撐,不然有可能是舊瓶裝新酒,把以前的東西換一個新的概念去說。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