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15日下午1時多,三水樂平鎮機關飯堂內人們已吃完午飯,陸續離開。工作人員盧國斌開始清理位于飯堂一角的剩菜桶,半米不到的桶中剩菜大約有半桶,盧國斌花了十分鐘不到便清理完畢。
“如果是在幾個月前,兩個剩菜桶都不夠裝。”盧國斌說。轉機是發生在飯堂裝上攝像頭之后。
樂平鎮機關飯堂每天要為250多名機關工作人員提供早午晚三餐,在裝攝像頭之前,主管后勤的鎮委辦常務副主任李仕標發現,飯堂每月費用越來越多,但大家對飯菜質量意見卻越來越大。經過調研,他們發現,問題正是出在“浪費”上,“因為沒有監控,很多人一到取菜區就使勁拿菜添飯,結果吃不完,都倒掉了。”
為了制止這種浪費之風,今年2月,樂平鎮委辦想出了“軟硬兼施”的辦法。硬辦法就是在飯堂里加裝了三個攝像頭,一個對準門口的刷卡機,防止有人吃“霸王餐”;一個對準取菜區,防止有人挑挑揀揀;一個則對準了剩菜桶,“專看誰浪費食物多。”李仕標說。
軟辦法則是在飯堂各處張貼警示語,用文化改變大家浪費的習慣。比如剛進飯堂門,抬頭便可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兩句格言;在剩菜桶旁,則寫著“粒粒皆辛苦”五個紅字;每個飯桌上,還放著寫有“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的牌子。
短短5個多月,成效顯著。昨日12時多,樂平鎮宣傳文體辦的葉瑞森如常來到飯堂,只見他拿了四五根清水菜心、5塊小土豆和一塊肉餅,舀了兩勺湯,打了二兩飯便與同事一起坐在桌子上吃了起來,身邊人飯菜或多或少,但最后都吃得干干凈凈。
“裝了攝像頭,大家都覺得多了‘溫馨提示’,不敢隨便浪費。”葉瑞森說,現在大家都養成了習慣,吃多少就拿多少,也不敢挑肥揀瘦了。
幾個月下來,李仕標發現,結合改善招投標辦法,飯堂每月開支節省了兩成。
久而久之,節約成為了大家的自覺行動,“之前每周都要看一次監控情況,抓到浪費的人要通報批評,現在經常一個月抓不到一個,我們也不用常常盯著了。”李仕標說,攝像頭還起了另一個作用,以往有個別人會早退到飯堂吃飯,現在有了攝像頭,大家都不敢“偷懶”了。
其實,飯堂裝監控只是樂平鎮黨委整治“庸懶散奢”的其中一招。此外,他們還邀請鎮人大代表充當“第三方巡查員”,明察暗訪工作人員是否存在“庸懶散奢”現象,發現問題,都會通報到各單位要求整改,以此改正作風。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