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2025年6月5日,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本屆博覽會由上海安全防范報警協會主辦,以"擁抱融合·協同發展——數智安防賦能韌性城市建設"為主題,開幕式當天,"智慧安防與城市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的規范應用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論壇邀請到中國安防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段偉恒先生、上海數字治理研究院產品研發總監楊昊先生、上海華勤基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丁汀律師等業內知名專家,圍繞《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進行了多維度、深層次的解讀,現場座無虛席,為與會者呈現了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宴。
《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此背景下出臺,于2025年2月10日正式發布,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條例》聚焦非法亂建、信息濫用等突出問題,旨在平衡公共安全與個人隱私,回應社會對監控濫用的關切,以“小切口”立法形式,著重規范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建設使用,是我國首部系統性規范公共安全監控的行政法規。《條例》的出臺,使個人信息保護步入法治化新階段,安防行業迎來規范化發展新格局。基于《條例》內容,結合本次論壇獲得的前沿觀點和交流成果,本文從系統建設、產品服務、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和技術標準五個維度,深入分析《條例》的規范化要求,并結本市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建設的實踐經驗,探討維護公共安全與隱私保護協同發展的實現路徑。
《條例》總體框架
一、系統建設規范
《條例》第十一條規定了公共安全視頻系統的建設要求,即應當按照相關標準的要求,建設公共安全視頻系統、開展設計、施工、檢驗、驗收工作,并依法保存、管理相關檔案管理工作。本條所稱“相關標準”,在類型上既包括國家標準,也包括公共安全行業標準,在屬性上既包括強制性標準,也包括推薦性標準。國家標準如GB55029-2022《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規范》、GB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標準》;行業標準如GA/T1185《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文件編制深度要求》。本市安全防范工程建設,通過行業組織委派專家全程參與項目評審和驗收的方式,確保公共安全視頻系統建設完全符合《條例》的相關要求。
二、產品服務要求
《條例》第十二條規定了公共安全視頻系統采用的產品、服務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如相關國家標準GB 16796—2022《安全防范報警設備 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GB 35114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信息安全技術要求》, GB 4943.1-2022 《音視頻、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 第1部分:安全要求》等的強制性要求。為確保《條例》要求落實到位,本市在技防項目評審驗收工作中建立了嚴格的監管機制,要求系統采用的設備和產品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并須經具有安全技術防范系統檢驗檢測資質和能力授權的機構檢驗檢測或認證合格,同時提供相應的檢測報告。此項要求作為項目評審驗收的必要前置條件,切實保障了條例規定的有效實施。
三、個人隱私保護
《條例》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規定了公共場所應禁止安裝的區域、部位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的安裝要求。安裝圖像采集設備應當嚴格遵循"不危害公共安全、不侵犯他人隱私"的基本原則,禁止在可能拍攝、窺視或竊聽他人隱私的區域安裝設備。具體實施中,在住宅區域安裝攝像機時,拍攝范圍應嚴格限定于自己門口必要區域,不得故意監控鄰居門口或公共走道等他人活動空間,司法實踐中已明確將監控設備記錄鄰居行動軌跡的行為認定為侵犯隱私權;在酒店場所安裝攝像機時,除需符合DB31/T 329.8-2019《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要求第8 部分:旅館、商務辦公樓》地方標準關于清晰顯示過往人員體貌特征和進入的房間要求外,還必須特別注意調整安裝角度,確保在房門開啟時不會拍攝到客房內部情形,切實保障旅客隱私權益。
四、數據安全管理
《條例》第十五條和第二十二條對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作出規定:系統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包括防攻擊、防入侵、防病毒、防篡改、防泄密等在內的安全防護措施;對于可能公開傳播且涉及個人權益的視頻圖像信息,需對人臉、機動車號牌等敏感信息實施重點保護。值得注意的是,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6月1日,網信辦和公安部第19號令《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條例》和《辦法》的施行,從數據安全管理角度來看,將視頻圖像信息分為兩類:一類是未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傳統視頻圖像系統,另一類是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新型視頻圖像系統。前者只需遵守《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后者則需同時遵守《條例》和《辦法》。《辦法》第十四條明確規定,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系統必須采取數據加密、安全審計、訪問控制、授權管理、入侵檢測和防御等措施來保護人臉信息安全。為落實相關要求,本市先后出臺滬公技防〔2021〕5號文《本市安全防范涉及人臉識別應用產品及相關數據傳輸技術要求(試行)》和滬公技防〔2023〕1號文《本市安全防范涉及人臉識別應用產品及相關數據傳輸技術要求》,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產品的選型、檢測及工程驗收等環節制定了具體技術規范。這些舉措體現了上海在平衡公共安全與隱私保護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五、技術創新與標準建設
《條例》第四條對視頻圖像領域的創新發展作出系統性規定,明確國家鼓勵和支持該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標準體系建設,同時強化行業組織在推動行業自律、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個人信息保護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這一規定為安防協會等行業組織賦予了新的使命和責任,為其在技術創新、標準制定和行業監管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在此框架下,上海安全防范報警協會及其標準化專業委員會積極推進《智能安防管理系統技術要求》等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該標準于2025年1月23日正式立項,通過整合《條例》和《辦法》的相關要求,對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管理等關鍵環節提出了系統化的規范要求,為行業實踐提供了重要技術依據。
此次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智慧安防與城市安全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行業洞察。《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的實施,不僅為行業規范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也為技術創新與隱私保護的平衡指明了方向。作為安防從業者,我們應當積極順應法規要求,推動技術升級與合規應用,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時,切實維護公民個人信息權益。未來,隨著AI、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融合,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將邁向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發展階段。期待行業同仁攜手共進,共同構建規范、創新、可持續的智慧安防生態,為城市安全與韌性城市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