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化解“扶不扶之惑”大討論進入第二天,參與討論的市民熱情高漲,紛紛通過信件、微博和論壇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發現,不少市民都表示“扶不扶”不是大問題,如何掃除市民“扶”了之后的后顧之憂,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才能真正鼓勵大家積極去“扶”,勇于去做好事。
公交車上應安裝監控錄像設備
建議
“建議盡早在全市公交車上安裝可儲存的監控錄像設備,保障司乘人員的合法權益!”
——巴士集團二分公司司乘人員
“對馬愛平師傅下車扶老人的舉動給予贊揚和欽佩;對那位老人違背良心說假話的行為予以譴責。建議全市公交車盡快安裝監控錄像設備,并呼吁社會應大力表彰好人好事,讓好人有做好事的底氣!”
——麗湖車隊陳文廣
“社會提倡‘真善美’,很多人說‘馬師傅被訛了,我們以后有人摔倒就不會扶了,’這根本不是一個應該討論的問題,應該毫不猶豫地去做、去扶,不能因為小概率事件而動搖內心的信念。”
——觀瀾車隊彭鵬
設立救助人意外保險
呼吁
“看見陌生路人跌倒,毫不猶豫地扶起,彰顯道德高尚公民的高風亮節。雖然被人訛詐屬小概率事件,但警方介入調查或者到法院打官司,少則個把禮拜,多則幾個月,時間成本巨大,如果跌倒路人醫藥費高昂,或無法界定是哪方過錯,雙方各負擔50%的責任,不確定的經濟成本太大。如果看見路人跌倒,熟視無睹地走開,即便被媒體曝光名譽掃地,遭人指責,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種選擇的成本比起前一種的經濟風險成本要低得多。建議設立救助人意外保險,無法界定哪方過錯時,由保險公司賠償相關的醫療費用!不是指救助人本人出現意外事故,而是在出現無法界定哪方過錯時,由保險公司賠償相關的醫療費用。如保險公司推出相關的險種,救助人購買了這種意外保險,或許不會出現扶與不扶的兩難選擇,可以大膽地扶起跌倒的路人,而不會面臨艱難而又復雜的局面。”
——讀者王先生來信
建議政府部門盡快制訂相應的規定和保障機制,讓好心人吃下定心丸,掃除后顧之憂,才能鼓勵更多市民敢于去扶起摔倒的人們,勇于去做好事幫助他人。——市民羅女士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