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電動車作為一項便捷的交通工具,卻總在充電問題上飽受詬病。居民區地下車庫充電端口供不應求;沿街商戶早出晚歸,在“搶占充電高地”上相形見絀;外賣小哥高頻送單,路遇電量“預警”卻無可奈何……與充電難題相伴的,則是電動車入室、私拉“飛線”等極易致使安全事故的高危充電行為。怎樣做既能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又能為電動車充電戴上一把“安全鎖”?如今,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有了解決方案。
“梯控系統”+“充電寶寶”:疏堵結合,打好組合拳
電動車入戶進樓充電,是高層住宅小區管理的難點之一,消防隱患大且電梯危險系數高。為杜絕這一現象,曹楊新村街道在星港景苑等21個小區、170個高層住宅樓內安裝“梯控系統”,并將其接入“一網統管”智聯普陀3.0大數據管理平臺。一旦發生電動車進入電梯的情況,電梯里的梯控將立即發出警示,電梯門將無法關閉,“一網統管”也會同步收到預警,相關工作人員可實時從監控中查看該電梯的內部情況。梯控這一小區利器的使用,不僅從源頭上消除了高層住宅樓道停車、飛線充電問題,還能實時監控電梯運營狀態,提高電梯困人事件的應急處置效率。
“一網統管”平臺
不過,雖然這一利器有效阻止了居民們在高危情況給電動車充電,但居民們給電動車充電的日常需求又該如何解決呢?為此,曹楊新村街道推出了“充電寶寶”四件套,即小區地下車庫充電樁、沿街花壇充電樁、小區快捷充電柜、路邊隨心換快速換電柜,為居民帶來家門口的充電安全。近日,金梅園居民區梅川路141弄沿街路段,出現了一排約1.2米高的花壇,花壇的墻體上還印刷著眼戴護目鏡、身披小斗篷的“充電寶寶”卡通形象,花壇的背面設有多個電動車充電端口。原來,這是曹楊新村街道與中國鐵塔公司聯手打造的花壇充電樁,居民們可通過微信、支付寶掃碼,根據提示選擇對應端口編號,支付完成后即可為電動車充電,使用銀聯云閃付App還能享受“1分錢4小時”的優惠。花壇充電樁一經試點啟用,就吸引了不少居民圍觀,更有沿街商戶直呼,“比在家里充電更實惠更方便”。
市民掃碼充電
此前,街道就在轄區內配備了近50個地下車庫充電樁,為了讓不擅于使用智能手機的長輩也能夠輕松完成支付操作,充電樁還支持刷IC卡,居民僅需聯系小區物業代理辦卡即可,一切都將如刷公交卡般簡單。同時,轄區內的杏梅園、金梅園、曹楊華庭居民區,也安裝了小區快捷充電柜,立體式的充電柜占地面積小,使用起來便捷又安全。在杏山路上,也安置了類似共享充電寶的“隨心換”換電柜,快遞小哥們可通過隨到隨取的方式,直接替換國標電瓶,在送訂單的路上,“電量滿滿”地繼續前行。如此一來,針對不同需求的四種安全充電端口便一應俱全,且充電柜內設有煙感、溫感、氣溶膠滅火等感應裝置,維護公司也將定期巡檢,確保這些充電端口能夠安全運行。
街邊的“隨心換”換電柜
“手機查詢”+“一網統管”:布點成網數字化管理
轄區內“充電寶寶”四件套都有了,但彼此卻似相鄰的“孤島”。如何將點串成線,將線織成網,發揮出“1+1>2”的效能,是街道疏通電動車安全充電經絡的關鍵點。為此,街道充分發揮“一網統管”智能平臺“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優勢,全方位收集轄區內電動車充電設備的布點和使用數據,協同消防部門、房管辦、第三方應用公司,打通安全充電的神經末梢,構建“數據統管(城運中心)、應急處置(消防部門)、第一觸達(房管辦)、24小時運維(第三方公司)”的閉環生態圈。
曹楊新村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
同時,街道將在“美好曹楊”官方微信公眾號中推出便民提示,以地圖的形式,將布點成網的充電樁分布信息予以公布并實時更新。居民們可以在手機端查詢各充電樁、換電柜的具體地址和服務半徑,再也不用擔心突然“斷電”的尷尬。這樣一來,轄區內的電動車安全充電系統便“可視、可管、可控”。街道工作人員也能在“一網統管”數據平臺上,實時查看轄區內各充電設備的布點情況和使用狀態,哪些正在使用、哪些暫時空閑一目了然,還能根據使用情況實時進行檢測管理,做到平安預防跨前一步、警示預警提前報告。
充電樁分布圖
攻破社會治理難題,曹楊一直在路上
城市生活在歲月流轉間更新換代,不少社會治理難題也漸漸地浮出水面,但曹楊一直在持續攻堅的道路上——能夠精準捕捉、追溯高空拋物的“曹楊眼”;可以向垃圾投放行為不規范的居民隔空“喊話”的語音呼叫系統;疫情防控期間,能夠對居家醫學觀察對象進行實時監控管理的智能門磁系統;為居民創造“適老化”便民途徑,推出支持刷身份證代替掃健康碼的智能終端……從“天上”到“地下”再到“人心”,從普適便民到關護特殊人群,這一條數字化社區治理之路,曹楊一步一個腳印,從未停止探索。
未來,曹楊新村街道將繼續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將“美好曹楊,幸福家園”的愿景投射在社區生活中,成為清晰可見的一點一滴。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