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產業“缺芯”已經成為常態化,并將繼續持續,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其中最為瘋狂的當屬LED驅動芯片、電源芯片和安防IPC芯片等。
7月22日,據彭博報道,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結果顯示,半導體訂貨交付周期6月份加長到了19.3周,比5月份多了1周半的時間。這是2017年開始有數據以來的最長等待時間紀錄,比2018年創出的前紀錄多了五周多的時間。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進入2021年以來,安防IPC芯片就開始大幅度漲價,截至到目前漲幅已經超過了50%,其中漲價受益的有聯詠、國科微和富瀚微等企業。
該人士還表示:“公司以前采用海思方案,目前已經轉到國科微和富瀚微。從去年至今,安防IPC前端芯片大部分漲幅都已經近乎翻倍。目前市場行情是要提前幾個月下訂單才拿得到芯片。此外,包括NVR、DVR等后端芯片也均在大幅度漲價。”
安防需求回升,行業芯片短缺問題難解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場。“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政策刺激政府端需求重回高增長;AI、大數據、AIoT等技術推動產品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證券行業專業團隊認為,國內傳統安防市場未來3-5年內將保持10%的穩健增長;而數字化轉型長期潛在空間則在10倍以上。
市場向好的同時,安防產業鏈漲價動態頻出。行業頭部企業相繼發布漲價函,上調部分產品價格。雖然各家企業漲價產品各異、幅度不一,但漲價原因卻都指向了上游芯片及原材料漲價。據調研,上游芯片“一周一個價,甚至有些(元器件)一天一個價”,部分高端芯片價格較正常價格已上漲了240%。
這樣看來,不論誰漲、怎么漲,最根源的問題還是缺芯。
如今芯片短缺席卷全球,代工、封測、IC設計等產業鏈環節廠商紛紛漲價。業內人士對前景并不樂觀,直指安防芯片還將繼續漲價,帶動安防產品被動漲價。
據中信證券研報預計,全球安防ISP芯片+IPC SoC需求約為3億顆/年,DVR/NVR SoC等后端產品芯片需求量約為0.4-0.5億顆,兩者未來均有望保持穩健增長趨勢。而隨著安防產業升級換代,芯片要求也會提高,并驅動單顆芯片價值量提升。
是什么打破了半導體行業規律?
此前,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奉行三段論,從存貨到消化庫存再到重新拉庫存。
按照半導體市場的發展規律,在總供應不變的情況下,需求時強時弱,存在從強轉弱或從弱到強的動態變化,芯片缺貨屬于正常情況,且存在一定的缺貨周期。
但當下這一動態出現不平衡和矛盾點,芯片缺貨的周期規律發生巨大變化。
三段論也從2016年之后不再適用,導致企業可能在價格高時反而拉高庫存,造成供需動態不平衡。
行業規律之外,外在推動因素是什么?
1、原材料短缺和價格上漲是主要原因
2019年,聯合國將半導體最基礎的材料“沙子”定為“短缺材料”,沙子中所含的硅元素,是制造半導體器件的基礎材料,整個半導體產業將面臨從“沙子到芯片”各個環節的漲價。
2、需求井噴,芯片產能和市場需求不匹配
缺芯另一大原因是疫情,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去年疫情的爆發,隔離的需要,很多鑄造廠和其上游的材料供應商不得不停工,造成交貨周期延長。另一方面,全球疫情催生了家庭辦公和學習等宅經濟,5G、平板、筆記本、手機需求量暴增,芯片上游的產能向其傾斜。
據悉,晶圓代工廠產能在手機、筆記本、服務器等需求已經滿載,安防芯片難以插隊。“與汽車車規級芯片、手機芯片等相比,安防芯片附加值并不高。”行業人士表示。
3、產能擴充并非易事
晶圓廠和封測廠屬于超級大的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需要維持生產線24小時運轉以最大化營利,產能的增加將是幾十億為單位的量級。一方面擴大產能需要時間,另一方面,芯片原廠相比去年產能已經大幅提升,但依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某機構預測,從2018年到2030年,集成電路銷售額將增加124%,彼時集成電路產能至少增加2倍,但擴產速度仍然難以追趕需求增長速度。芯片短缺和漲價帶來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恐慌性囤貨,各環節訂單激增。
4、國際關系的變化加劇芯慌現象
此前,《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全球半導體嚴重短缺的開端是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尤其是對中芯國際的制裁。
中芯國際擁有成熟的28nm芯片生產線,原本可極大地彌補產能,然而受美國制裁影響,目前其14nm生產線產能僅僅達到1.5萬片/月。
有外媒指出,特朗普對中國發起的“科技戰”是當下芯片短缺問題的間接推手。
缺芯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嗎?
事實上并沒有太好的辦法,目前芯片制造商能做的就是優化芯片制造流程,加快產能。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也可以適當縮短其環節,縮短交貨周期。對于芯片制造商來說,盲目的擴建代工廠,不僅投入大,以后可能還會面臨諸多產能過剩的問題。
受上游產能及原材料、制造環節漲價影響,替代企業的芯片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多個芯片企業近段時間都表達了對爭取更大產能的擔憂;重要的是,芯片性價比不高,“目前可替代的國產芯片,無論是性能還是價格,跟海思芯片都沒法比,但沒有辦法,現在芯片難求。”某安防設備商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在美國打壓下,IPC芯片市場份額全球占比超過60%、國內占比超70%的華為海思無法再向市場供應芯片,直接導致行業出現芯片短缺,這也促使國內一些此前從事安防芯片的廠商受益。在安防產品中,攝像頭、交換機、IPC(網絡攝像機)、硬盤刻錄機、各類服務器等設備都需要芯片。
為在海思斷供空窗期搶占更多的市場,目前業內芯片企業一方面爭取產能,一方面擴大產品范圍。
國內安防芯片廠商中:富瀚微是國內安防芯片重要供應商,收購眸芯后形成前后端芯片完整布局;瑞芯微是國內少有的具備8nm、14nm SoC設計能力的企業,已推出安防前端IPC芯片方案;國科微也在推進“AI+安防”芯片布局;北京君正正在研發安防領域的后端芯片。
在安防監控芯片領域,由于國內芯片供應商有著高性價比、響應速度快、決策簡單,與整機廠商配合更好等優勢,加之海思芯片受限,國內富瀚微、國科微、北京君正等國內廠商早已經是主力玩家。
但在高端領域,市場仍無法填補海思留下的空缺,安防業內人士表示:“安防行業對芯片的要求不高,不過在人臉識別等需要高算力的領域,還是需要性能更優的芯片方案。”
在持續性的缺芯危機之下,供應鏈安全問題凸顯,芯片供應鏈成為安防產業鏈中眾多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之一。
所以對于安防企業來說,這是危機,也是機遇。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